• <p id="od98t"></p>

    1. <acronym id="od98t"><strong id="od98t"></strong></acronym>
        <td id="od98t"></td>
        1. 新聞

          新聞列表


          國內環保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趨勢一

          政策的調整

          自我糾錯與謹慎發力

          過去兩年,我們聽到最多的是環保行業正在經歷大的轉折,其實在行業發展經歷轉折背后,行業的政策也在經歷轉折或者叫調整。

          任何一個行業的政策,不可能一股腦的大干快上,高速發展的窗口期通常五年十年左右,也就是一到兩個五年規劃的周期。

          隨后行業會經歷調整,這種調整的背后,是整個社會(包括各方勢力)的自我修復和博弈,各方都有動機和必要基于過往的高速增長和問題進行反思和調整。

          2013年國務院發布“大氣十條”,兩年后的2015,“水十條”發布,緊接著一年后,“土壤十條”發布。

          一位在2015年時就在行業里做了20年環保的老桿子,在一次環保上市公司的大會上調侃自嘲道,這三大十條的發布,對環保行業來說,是朝陽行業迎來了真正的朝陽。

          被戲稱了20年朝陽行業,至此算是名至實歸,終于迎來了3大萬億級市場的“開閘放水”。

          水大魚大,大浪潮中,有人給自己的企業制定了千億的營收目標。

          雖然看起來胃口大了些,但在一個萬億級甚至十萬億級別的市場中,給自己制定一個千億級別的目標,并非荒誕之事,這也是很多企業和資本夢寐以求的事兒。

          (在碳中和的大趨勢下,向國外輸出中國環保能力,在未來是一門很大的生意。但就當下我們的產業能力而言,要做到這一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就當時而言,無論是看政策、市場還是大家的狀態,可以說是環保行業的高光時刻。

          眾多企業的油門剛剛踩到底,準備飆車,沒想到前方竟是懸崖(去杠桿),這會勒馬已經來不及,大家只好進坑。

          不少企業直到現在在坑里掙扎。

          不過,即便沒有去杠桿這波急風驟雨,違背商業邏輯和技術邏輯的事兒,干到后面最終也必然是一地雞毛,擊鼓傳花,總有人得承擔結果。

          這不是我的馬后炮,而是這個行業里頂尖企業家和投資人的早先共識,他們在PPP暴雷之前就做過預測,這種對商業和政策的清醒認識也讓他們躲過了一場大雷。

          (但當時,別人都踩油門,你在踩剎車,總難免被股東誤解,這也是真正考驗企業家水平的時候。)

          去杠桿后的環保行業雖然降速,但依舊保持了較高增長,中國環保行業市場規模從2016 年的11,151.2 億增長到2020 年的19,300.4 億,年復合增長率達14.7%。

          進入十四五之后,很多朋友感受到,行業發展有種想提速但提前不起來的感覺。

          這背后其實是政策再從進攻狀態轉向防守狀態的切換。

          回顧環保行業過去二三十年的發展,我們的政策落后過、走偏過甚至走錯過,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有很強的糾錯能力,自我反省能力。

          沒人可以一出手就完美,重要的是不斷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十四五開局之年,不少朋友感受到(值得做的)項目沒以前那么多了,這里面自然有宏觀經濟的原因,但更重要是的產業自身的發展進入到了調整期。

          從環保行業的政策來講,十二五算是政策醞釀年,十三五是政策發力年,十四五是政策調整年。

          延續2021的穩,2022年,無論是在環保督查還是在政策釋放上,將會呈現顯著的防御狀。

          政策上少了大開大合,多了精準和具體,做深做實做細將會是接下來的主要方向。

          有些朋友可能會對當下的行業發展有些悲觀,這完全可以理解,在一邊備荒和一邊備戰的狀態下,沒人可以輕易獲勝。

          環保行業的快時代結束了,但環保行業的大時代才剛剛開始。

          只有經歷過周期,經歷過政策調整后能活下來的環保企業,才有機會在環保大時代里找到自己的生態位。

          趨勢二

          技術的升級

          存量升級與增量的高標準

          進入到十四五,無論是政策信號還是市場的實際表現,身邊做環保的朋友都明顯感覺到,水氣固廢三大板塊的傳統戰場增量顯著放緩甚至有些市場已經見頂,土壤修復相對于其它幾個板塊因為起步晚,市場還在發展期。

          總體來看,環保行業的增量市場放緩是一個大趨勢,更準確來講,這是一種新常態,不過即便是增量放緩環保仍是一個超級大市場,世界最大的單體環保市場。

          我們過去十年大干快上的模式完成了攻堅戰的任務,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中國環保從無到有的過程。

          不過坦率地講,這種發展階段特點也很顯著,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低質量。

          在這種背景下,從大戰略層面上來講,企業要么殺入新的細分增量市場,要么做存量市場的升級改造。

          在我們去年的調研中也能明顯感受到,行業的頭部玩家正在緊鑼密鼓的圍繞提質增效的市場機遇下功夫。

          一位在行業頭部企業里負責技術的朋友談到,他們現在每個月要看很多新技術,去年一年粗略統計下來,大概看了六七十種,當然真正具有創新性具有工程應用價值的技術是鳳毛菱角。

          但由于運營上提質增效的壓力,他們對新技術的需求是非常急迫的。

          理論上來講,未來十年所有的環保設施都將實現不同程度不同規模的升級改造。

          但存量戰略并不是一條容易的路,這本質上是在走一條沒人走或少有人能走得了的路,這需要情懷需更要實力。

          除了存量市場的提質增效,細分增量市場也成為環保企業戰略的重點。

          我們了解到,去年開始行業不少頭部企業的業務增量和以往有較大區別。

          這種增量要么是為自己的產品或技術找到新的細分應用場景,要么是深耕現有客戶,為他們解決更多環保問題。

          簡單來講就是,做生意主要兩個選擇:

          一是,同樣/類似技術/產品擴展到不同客戶;

          二是,同樣客戶增加不同產品/解決方案。

          不過對于增量市場來說,現在也有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高標準起步,當然有些朋友可能會說,現在仍然還有很多亂象,但總體而言,新建項目的標準越來越高,對工藝技術的要求越來越嚴謹,已經成為大的趨勢。

          在這個過程中,舊世界和新世界會并存,但此消彼長的勢頭已不不可逆。

          趨勢三

          資本的低預期

          商業的小邏輯與政治的大邏輯

          商業的小邏輯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社會資本大量涌入環保行業,這背后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大家都判斷這個行業既有前景也有錢景。

          直到現在一提到環保行業,不少朋友的第一反應仍是有前景和有錢景。

          也許是因為環保這個行業的屬性代表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投資環保就是投資未來,就是投資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亦或是這個行業看起來是正道,走正道賺大錢,在國內應該是行得通的。

          基于這些做判斷,這些邏輯都沒錯,環保一定是個面向未來的好賽道。

          政治的大邏輯

          但摸爬滾打一番后,資本發現環保并不是一門很好的生意,甚至很多細分領域連商業模式都沒有,頭腦一熱,就去干了,最后整個公司都栽了進去。

          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

          總的來說,對環保這條賽道的理解有偏差。

          具體些來講就是,只顧商業的小邏輯忽略了政治的大邏輯。

          政治的大邏輯是什么?

          一是賽道特點,環保并不是一條純粹的商業賽道,它具有很強的公共屬性。

          具有顯著公共屬性的賽道,通常情況下,過高的利潤是不被允許的,社會主義體制下,這一點會更為顯著。

          二是賺錢邏輯,降杠桿用通俗的話來講是什么,就是民企單純的用錢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我做一個類比方便大家理解:

          以前是自己2塊錢可以向金融機構借到8塊錢,然后做十塊錢的生意。

          現在是自己5塊錢可以向金融機構借到5快錢,然后做十塊錢的生意。

          未來是自己8塊錢可以向金融機構借到2塊錢,然后做十塊錢的生意。

          這就是去杠桿。

          這樣大家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很多公司的營收會腰斬。

          因為你手里一直只有兩塊錢,現在最多做4塊錢的生意,未來會更少。

          這背后的邏輯也不難理解,如果企業本身并不具備獨創的具有顯著優勢的技術能力,把錢都放給你去做生意,這和開后門有何區別?

          改革開放大建設初期,有這樣的機會,但這種機會到了今天是越來越少,最終這扇門會徹底關閉。

          那國家現在大的思路是什么?

          鼓勵技術創新,鼓勵實業報國,也就是說你要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要能創造價值,才能得到額外的分配。

          這種額外的分配也是社會對你的獎勵,這也很符合經濟學原理。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實體,小邏輯必須遵循大邏輯,只有符合大邏輯的事兒才會長長久久。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資本對環保的態度是越來越冷靜,越來越理智。

          這從表面上看,可能會顯得環保行業突然變得冷清,但從長遠看,這其實對行業的發展是件好事兒。

          資本和產業的結合,一定是在雙方相互了解的前提下。

          現在資本明白了環保行業是怎么回事兒,所以大家開始把投資收益的預期調下來了,回歸到了它本該有的區間。

          這說明,行業進入到了理性發展期,也許現在看起來環保行業沒有之前那么想象中的那么性感了,但它很適合過日子,也會有很多人愿意參與其中。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一年,環保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和往年相比,大有反超之勢。

          所以,真不用擔心資本的拋棄,只要你符合國家的大邏輯,遵循好質量發展遵循共同富裕,你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有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社會就會給你更高的獎勵,它會毫不吝嗇的激勵你們這些有才華的人去多做貢獻。

          環保行業,暴富的夢破了,但致富的道仍在。

          趨勢四

          競爭的趨合

          內部比武與外部招親

          環保行業競爭激烈是出了名的。

          投標現場變成比武現場,業主辦公室變成比武現場,項目現場變成比武現場,這都是我們干過的事兒。

          但隨著發展邏輯的轉變,隨著業主意識的轉變,大家競爭對手之間內部比武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當然也還是免不了時不時的在局部地區產生一些沖突。

          但總體而言,經歷過大比武后,行業也進入到了新的階段,大家開始打開思路了,比武一條路是行不通的。

          換句話講,以前大家更多的盯著自己縱向的幾個熟悉對手掐,現在更多的是要在橫向上建立更多的鏈接。

          環保行業有個特點,同行之間可以產生很多生意,很多時候,業務的拓展是通過同行朋友牽線搭橋來完成。

          大家干的可能不是一個業務,有做水處理的,有做廚余垃圾的,有做危廢的,有做大氣,有做檢測監測,有做光伏的,但大家服務的很有可能是一類客戶或者大家之間的能力具有協同作戰的可能,也或許大家需要的高定的關鍵人是同一個部門,這之間就會產生很多合作的空間。

          這種從外部招親的能力,也即建立縱向橫向復雜網絡的能力成為了很多環保公司的軟性能力,有了這種挖掘增量的能力,也是緩解內卷的一種方式。

          在這種招親能力大于比武能力的邏輯下,我們看到同行之間的合作正在釋放巨大的業務增長潛能。


          推薦新聞

          10 Oct,2018

          喜報:我公司7301815號注冊商標榮獲了“常州市知名商標”稱號!

          喜報:我公司7301815號注冊商標榮獲了“常州市知名商標”稱號!!

          09 Oct,2018

          鼎馬參加METPACK 2011德國展會

          鼎馬參加了金屬包裝行業頗具盛名的METPACK2011展會,展會在德國艾森舉行。

          09 Oct,2018

          2020 ,See you in Essen

          在中國包裝聯合會金屬容器委員的精心組織下,公司銷售團隊在以許賢剛總經理為首的帶領下

          歡迎您隨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地 址:常州市武進區洛陽工業園創新路4號
          電 話:+86-519-88522586 

          電 話:+86-519-88522589 

          電 話:+86-519-88522585(國外)
          傳 真:+86-519-88522585

          二維碼

          手機站


          Copyright  2022 常州市鼎龍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常州    |   SEO

          国语对白刺激精品视频_亚洲人妻精品中文手机版_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无广告_亚洲日本欧洲AⅤ在线观看